《iGER 通訊》第八期
{{#subject}} 《iGER 通訊》第八期 2025 年 08 月 22 日 編者的話 七月盛夏,來自全國各地的通識教育工作者齊聚政治大學,參與「界而無界—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」。這個充滿哲思的主題,正呼應著當代通識教育的挑戰與機遇:如何在學科界限中,開創跨域融通的教育新視野。 《iGER通訊》將於本期、下期陸續刊出這場教育饗宴的精彩內容。從梁賡義院士對通識教育急迫性的深刻省思,到三位傑通教師的精彩短講:陳建良老師以經濟學模型說明古代與現代、西方與臺灣的生活經驗,王維君老師透過音樂實作培養學生感性表達,焦傳金老師運用科技翻轉大班教學,每一場分享都展現了通識教育的無限可能。 論壇內容同樣精彩,從行政主管與教師的對話協調,到多元升等的困境突破,從永續發展教育的跨界實踐,到大學社會責任的深度思辨,每個議題都觸及通識教育發展的核心。 我們也收錄了與會夥伴的真摯回饋,從許立宏主任的深刻啟發,到陳光紫主任對未來藍圖的期待,從紀俊龍主任「連升十級內力」的生動比喻,到倪珮珊秘書對iGER社群的溫暖感動,每一份回饋都見證了這場交流會的深遠影響。 這些珍貴的經驗分享與思辨對話,正是通識教育「界而無界」精神的最佳體現,期待藉由這些對話能為臺灣通識教育開創更寬廣的新境界。 【有力觀點】 通識教育:省思與淺見/梁賡義 社會快速變遷凸顯了通識教育的重要性,關鍵是各大學是否都有這樣的認知?全人教育強調以人為本,落實的關鍵在於主事者的認知與重視。 深入瞭解 【本期專題】 界而無界—全國通識教師交流會 這頓飯,我們聊通識 有多少所學校,就有多少條通識之路,我們不只要說出困境,更要彼此學習、重新想像,這是一場沒有標準答案的對話,但每說一次,就多一種可能。讓我們坐下來聊通識,讓更多可能持續發生。 觀賞影片 專業為體、跨域為用:通識教育之踐履/陳建良 除了7-11促銷活動等生活周遭的實例,我們還可以用現代經濟學理論「尚友古人」。我將歐陽修的《縱囚論》放到賽局理論模型中分析,讓歷史畫面穿越時空而來,產生感同身受的學習效果。 深入了解 以音為徑:我的教學旅程與未完的樂章/王維君 透過音樂實作,學生能對複雜多樣的生命課題進行感性的主觀表達,藉由參與和付諸行動(包括到安養院服務),探索自己的表達能力和敘述能力,培養多元思考和統整能力。 深入了解 大班通識課程的教學心法/焦傳金 基於多年的教...